土壤污染危害严重,会对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、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影响。根据新华网的报道,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到1200万吨,相当于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,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00亿元。2013年5月,广州市食检出大量来自湖南的镉超标大米,引起轰动,公众也开始关注到土壤污染问题,近日常州外国语学校“毒地污染”事件再度引发广泛讨论。土壤污染治理的需求迫切,但治理难度却很高。一方面,土壤污染一旦发生,难以通过切断污染源的方式解决,有时需要换土、淋洗等多种技术进行修复,修复周期较长。而且地下水污染会跟土壤污染联动发生,相互作用,这也大大提高了治理难度。另一方面,土壤修复的成本很高,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中国土壤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表示,修复100亩中度污染的土地,所需的成本达到3000万元以上,国内很多土壤修复的规模都超过亿元。异位微生物修复是把污染土壤挖出,进行集中生物降解的方法。主要包括预制床法(农耕法的延续,使污染物的迁移量减至低)、堆制法(利用传统的堆肥方法,将污染土壤与有机废弃物质等混合起来,使用机械或压气系统充氧,同时加入石灰以调节pH值,经过一段时间依靠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作用来降解土壤中有机污染物)及泥浆生物反应器法(将污染土壤转移至生物反应器,加水混合成泥浆,调节适宜的pH,同时加入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,底部鼓入空气充氧,满足微生物所需氧气的同时,使微生物与污染物充分接触,加速污染物的降解,降解完成后,过滤脱水)。总之,在选择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时,应充分考虑各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,结合污染物的类型、污染场地、污染状况等因素,充分发挥每种微生物修复方法的长处,加以灵活运用。在未来,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:(1)在挖掘现有微生物资源的基础上,继续筛选和驯化新的降解菌株,开展典型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基因组研究,以揭示其微生物遗传多样性与功能基因,在全面掌握污染物降解菌生理生化、遗传学特性基础上,重组构建污染物降解关键酶和功能优化的基因工程菌等。(2)由于土壤复合污染的普遍性、复杂性和特殊性,往往需要多途径、多方式的修复手段,发展微生物修复与其他现场修复工程的嫁接和移植技术,以达彻底修复之目的,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中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。(3)实验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因修复条件较为理想化,被干扰因素极少,其修复可能很好,而放大到现场条件下,干扰因素复杂。因此,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必须融合环境工程、水利学、环境化学及土壤学等多学科知识,构建出一套因地因时的污染土壤田间修复工程技术,并设计出针对性强、快捷、成本低廉的微生物修复设备,以实现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工程化应用。